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14學測:考前注意事項

1/18就是學測決戰日了,想來分享一下之前考前的準備心情,讓各位考生可以參考參考囉。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是從哪個時代開始的,臨時抱佛腳的概念就一直根深蒂固的寄生在我們幼小脆弱的心靈裡面,所以每當有重大的考試、簡報、活動之類的前一天,我們都會想要熬夜,為的是爭取更多準備的時間,好讓我們在上場時能夠發揮的更好,不論是為了拿到客戶、為了辦好活動,或是為了考到好的成績。

我不是一個很會唸書的人,從小到大成績也都普普,但是我很自豪的一點,是我考試時絕對不會失常,不會前一天睡不著,不會考試時拉肚子,而且最後成績一定都在預料之中,甚至大部分情況下都在預料之上。

目前想到有兩個原因:

模擬考的題目一定比較難

這有點像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有一個叫做「妙妙」的英文模擬試卷,高三的時候老師都會訂這家的考卷給我們寫,當時大家都考的驚天動地,鬼哭神嚎,總分是100分,但當時班上考這張的平均成績大約在40分左右,一開始大家都很挫折,就更努力的準備,到後期我們幾個都可以考到大約70分左右。

而當碰到全國性模擬考,甚至是真槍實彈考學測的時候,題目難度一瞬間超級下降,我們寫起來就變的遊刃有餘,甚至寫完還有時間從頭到尾檢查一便,然後提早交卷出去買東西喝跟同學聊天放鬆一下。而最後我們的成績也都非常不錯,沒有滿分也有頂標。

而那年我最害怕的數學,在學校總是考不及格,老是要留下來補修,但學測竟也考出前標。因為我的強項是國文、英文,再加上擔任年度黑馬的數學,最後落點分析跑出很多不錯的學校,也是蠻令我意外的。

考前不要臨時報佛腳

其實這點才是重點,考前一兩天總是可以看到很多同學熬夜泡在k書中心,或是都已經在考場了還拿著參考書猛背,還有家長拿著扇子和水在一旁伺候,活像古代科舉考試的考生緊張的模樣。但我覺得考前一天應該要做的就是放鬆和休息,就算那一整天不用吃飯也不用睡覺,24小時都給你用好了,這24小時你可以讀進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

很多人考前超級緊張,就拿著書瞎讀,瘋狂熬夜,但這麼短的時間看這個也不是,看那個也不是,想要加強數學,又覺得社會還沒準備好,最後就在精神緊繃的狀態下進入考場,然後就會開始頭痛、拉肚子,開始失常,反而拿不出平常應該有的水準,因為你把最後的時間拿來浪費自己的精神去緊張那些你覺得還沒讀完的東西。

我覺得,最後一天根本讀不了什麼東西,所以每當大考前一天,結束了一天本來應該要有的讀書行程後,就正常的離開圖書館,正常的吃晚餐,正常的看個電視洗個澡,正常的上網聊個天大家一起加油打氣,正常的去睡覺,隔天頂多在考場拿著參考書跟朋友互相考來考去,當成遊戲在玩,這反而比無謂的熬夜能夠更有效的吸收,至少你還睡眠充足。

這點非常非常重要,絕對不要考前熬夜,絕對不要在考間休息時間不休息,良好的精神絕對比臨時報佛腳的投資報酬率高很多很多。休息時間就趴下來休息,或是跟朋友聊聊天,互相做下個科目的口頭問答,相信大家一定都能夠拿到理想的成績,一起在考後的落點分析看到理想學校的出現。

那麼就助大家考試順利了!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103年學測物理科重點大綱

第一章 緒論
  • 各物理科學家的貢獻、物理學的簡介等等
第二章 與物質的組成
  • 原子模型的提出
  • 湯姆森以陰極射線實驗發現電子
  • 拉塞福以散射實驗發現原子的有核結構
  • 拉塞福發現氫核就是質子,並推測原子核內有中性粒子的存在
  • 查兌克發現了中子
  • 蓋爾曼主張質子和中子分別由三個夸克組成,已獲得實驗證實
  • 電子和夸克是一切物質最小的組成單位,稱為「基本粒子」
第三章 物體的運動
  • 運動關係圖與軌跡
  • 牛頓運動定律
  •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 割線斜率、切線斜率所代表的意義
  • 合力的計算
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
  • 第一定律⇒各行星均以橢圓軌道繞行,太陽位於其中一個焦點上
  • 第二定律⇒太陽與同一行星的連線,於相等時間內掃過相同的面積
  • 第三定律⇒繞太陽運行的各行星,週期 T 的平方與軌道半長軸 a(平均半徑)的立方成正比
第四章 物質間的基本交互作用
  • 強力>電磁力>弱力>重力,四大基本作用力的比較
  • 帶電粒子與電磁力
  • β 衰變就是弱力的作用,弱力促使太陽的核熔合反應能產生
  • 萬有引力
第五章 電與磁的統一
  • 磁效應
  • 磁場≠磁力
  • 安培右手定則
  • 根據右手開掌定則
  • 「應電流」、「渦電流」
第六章 波
  • 波的性質 ( 振動方式、折射和干涉現象 ) 
  • 聲波都卜勒效應的定性介紹
  • 光的干涉及繞射的定性介紹
 第七章 能 量
  • 力學能守恆
  • 能量間的轉換與能量守恆
  • 原子核的分裂融合與核能發電
第八章 量子現象
  • 光子與電子的波粒二象性
  • 近代物理的量子化現象
  • 原子光譜
第九章 宇宙學簡介
  • 星體觀測及哈伯定律
  • 宇宙起源與演化的歷史

至於同學們較困擾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題目很長的閱讀題組部分,同學們往往有題目來不及看的問題。老師建議在這部分的題目使用以下的攻略法:在寫閱讀題組的題目之前,請先把上面的文章完整看過一遍。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把你讀到的關鍵字劃上記號,這樣等到你要開始做題目時就可以循著關鍵字去找你需要到資訊。

許多同學在寫這類題組的時候,往往每寫一個題目都會再重新看一次整篇文章去找線索,若有三題就看三次,五題就看了五遍,無形中浪費了寶貴的考試時間。

參考資料:
落點分析
聯合新聞網
擎天老師的補教人生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新聞] 學測延到4月 8成老師不支持

學測備審資料學測申請校系學測歷屆試題學測考古題

原文: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喻文玟、謝梅芬/連線報導】2013/12/1

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研究方案的中區、南區公聽會,昨分別在台中、高雄舉行。大考中心指出,目前的中程計畫有2個方案,指考日期不變都在7月初,方案A是學測日期不變,在寒假前舉行,方案B則是將學測延後到4月考試,兩案的國文、英文寫作測驗會獨立施測,和其餘考科「分節」考試,負責規畫調整研究方案的台大教授陳泰然指出,調整方案最快明年4月公布。

中區、南區的老師、家長支持A案和B案的都有,根據大考中心問卷調查1萬多名老師,支持學測延後到4月的比率不到百分之20。

陳泰然指出,方案內容都經多次討論,各界任何批評指教都接受。

未來考試的方向會依照12年國教的設計,朝「減少必修、增加選修」方向去研擬,改變過往只重視知識內容、概念知識的測驗方式,注重整體的學習歷程。

因應12年國教,長程計畫將廢除大學指考,變成單一種考試,大考中心表示,經多次討論,中程計畫初步擬定兩個方案。

方案A的學測日程訂在1月底或2月初,招生日程維持現行不變。

方案B學測日期延後到4月上旬,甄選時間延到5到6月,並縮短甄選時程為1.5個月。

中區不少老師、家長支持B案,一名高三老師說,寒假前考學測,開學後,學生忙著準備申請入學,導致學校沒辦法正常教學。

家長也認為,目前學測內容以高一、高二課程為主,對於高三課程,孩子學習比較不用心。

南區公聽會嘉義高中教師代表指出,目前看來傾向採用方案A的意見,但方案A缺點是影響高三教學不完整。

高雄中學教師表示贊同方案A,因為若改在4月學測、7月指考,學生萬一有挫敗心理,不容易復原。

部分家長代表則建議採B案,認為應該讓學生完整上完高中課程,而不是學測確定考上大學,就無心在高中課業上。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新聞] 大考中心:新型學測沒取消分發

學測備審資料學測申請校系學測歷屆試題學測考古題

原文: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台北市)】

回應李家同教授

三日李家同教授「廢指考 我欲哭無淚」一文,不僅提供重要見解,也對弱勢學生表達深切之關懷。對此,本中心說明如下:

一一○學年度以後,「一種考試,多元招生」,重視適性發展,招生以個人申請為主,期使考生能展現興趣及長才。在作業配套上,包括招生作業的簡化與優化,以專業書審和有效面試,降低不必要的面試比例,減輕學生與家長的時間和經濟負擔;同時由教育部建置學生學習歷程資料庫,記錄學生在學期間的綜合學習與活動表現,並可作為申請大學之重要參考資料。

在考試方面,受到少子化影響,近年參加指考人數減少,且各界有二試合一之呼聲,因此規畫主要入學考試僅有一種(暫稱「新型學測」),以此成績參加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管道,若屆時仍有分發必要,將以「新型學測」成績進行分發,因此在規畫的調整案中,並沒取消考試分發這個管道。

調整方案中建議,適度增加繁星推薦的招生比例,但以十五%為上限;十二年國教也以推動高中均優質化與社區化為目標,偏遠地區高中之教學資源必可獲得改善。

照顧弱勢是促進社會流動重要一環,本中心十分認同。目前學測、指考、英聽等考試的報名費,均對經濟弱勢家庭學生給予優免;近幾年來教育部亦引導大學降低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費用。我們也認同李教授所提,對弱勢生的學習輔導機制。

不過,著眼於學生來源多樣性,以及促進大學體現社會責任,因此在調整方案中,建請教育部請頂尖大學及國立大學在個人申請名額中,招收一定比例具有潛力的弱勢學生。招聯會也將自一○三學年度起全面推動「書面審查電子化作業」,應可減輕考生在個人申請第二階段的負擔。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心得] 為何要做落點分析?

來源:cblue98@flickr, CC BY-SA 2.0

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為何要做落點分析》有感,為避免讓本文有斷章取義的疑慮,建議可以先去看完這篇文章。

裡面對於落點分析的用處與定位說明的還蠻清楚的,我之前一直覺得落點分析只是給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裡的人用的校系推薦系統,這篇文章裡面有提到:

「但如果只是以興趣、意願和未來出路等因素來填志願,還是會有「落榜」的危機,因為這樣填志願忽略了您到底有沒有能力考上您以興趣、意願及未來出路等因素選擇出的科系...」

「因為一千五百多所科系要在短時內判斷篩選且符合資格標準,並從其中挑選出100個科系來填寫志願,電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我們所想要的結果在0.01秒內完成,所以使用電腦來做落點可以幫助我們省去繁雜的計算步驟與時間,讓考生把時間花在刀口上—好好發覺符合自己的興趣、意願及未來出路的科系。」

剛看完的時候一開始覺得,好像蠻有道理的,如果我想要念設計,沒有先做落點分析,在不了解自己分數所及的學校有哪些的情況之下,的確是會有落榜的危險,除了進不了自己想要的校系之外,也必須要重考,又浪費掉一年的時間。

但後來又仔細想了一下,重考又如何呢?

我們假設,如果有一個人從小就想讀設計,有一天他看到了實踐商業設計系的課程、師資、環境等等,簡直就是為他量身訂做,他決定把進入實踐商設當作畢生的志願,結果大考結束了,落點分析告訴他不應該要填實踐設計系,跟他興趣最接近且分數可及的校系是輔大應美系,這個時候他有兩個選擇:輔大應美,或是重考。

根據落點分析系統的精神,為了人人都有學校讀,這時候應該要選擇的是輔大應美,但輔大應美雖然很接近,卻不是這位考生真正的興趣所在,應用美術和商業設計感覺很像,但若在專業的眼光下其實又是這麼的不同,這位考生一直以來都夢想著能夠學習商業設計,如果突然把他放到應用美術系會有怎麼樣的發展呢?

也許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後,他也會有好的發展,如果是這樣,那麼恭喜他;但也有可能接下來他都會在渾渾噩噩的情況下完成他的大學教育,出社會以後完全不知道自己未來應該要怎麼發展。如果結局是後者,我會覺得當初他就應該選擇重考,努力拚上實踐商設,雖然多花了一年,但是換來的是一輩子的光明。

但是我們永遠也無法預知未來,一切也只能用也許來陳述,就像之前說的,如果目標夠明確且堅定,那麼落點分析就不是個建議使用的工具,但如果目標不夠明確,甚至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未來該做什麼,落點分析就會是一個不錯的工具。

參見:落點分析工具參考、《為何要做落點分析